学院在崇艺楼5层演播厅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会议
9月19日下午,我院在崇艺楼5层演播厅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会议,邀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水涌教授,做题为“不忘初心:一课堂的三个层次”的专题讲座。会议由副院长张爱龙教授主持,党委常委、副院长罗小兰教授作总结发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虎芳教授,党委常委、副院长李丹教授及教学系(部)主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及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副院长张爱龙教授介绍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及朱水涌教授的基本情况,对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对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朱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讲座中,朱教授引用林语堂的读书艺术,解读自己对一堂课中“三个层次”的体会。第一层次,将学生引导到另一个世界,一个知识新世界。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讲清楚知识系统中的逻辑联系,把深奥的知识讲得自然、清晰、易懂,引人入胜。第二层次,教授者与学习者处于对话状态,教学世界与求职世界共鸣。课堂中,要将学科特点与学生兴趣找到课程的契合点,以丰富的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造教与学的对话空间与对话条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与思维方式,要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与人生的境界,引发学生不尽的思索。教师要满怀激情、完全投入,将人格、知识与素养在教学中自然地流露,引导学生陶醉在教学的奇妙境界,引发学生不尽的思索。
同时,朱教授提出了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即用差异化的教学包容多样化的学生;知识本位向能力导向、价值导向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复杂思维、学科融合。
党委常委、副院长罗小兰教授在讲话中指出,朱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既有名人典故又有生活实例,全程站立授课,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朱教授从四个回归中的回归本分着手,深刻诠释了一堂课的三个层次,令在座教师深有感触,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对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朱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四个回归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要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将本次讲座的收获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切实提升我院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