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提供资料 |
A级(分值范围) |
B级(分值范围) |
C级(分值范围) |
(一) 师 资 队 伍 (23分) |
师资 结构 (3分) |
教师在年龄、职称结构上合理,由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人。 教授或45岁以下副教授担任精品课程负责人(3分) |
教师在年龄、职称结构上不太合理(2分) |
教师在年龄、职称结构上不合理(1分) |
提供任该课程的全体教师职称与年龄资料 |
学术 水平 (8分) |
1、近三年发表的论文篇数 任该课程教师的总人数
3(文科) 2(理科) 2、有著作(专著、译著、教材等); 3、有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5~8分) |
1、2≤P∠3(文科) 1≤P∠2(理科) 2、有院级科学研究和和研究项目。(3~4分) |
P∠2(文科) P∠1(理科) (1~2分) |
1、提供公开发表的论文题目、作者及发表刊物清单; 2、提供著作名称、作者及出版社清单; 3、提供科研项目名称、级别及参研教师名单。 |
师资 进修 (3分) |
有较长远的进修培养计划与措施、落实好,已见成效。(3分) |
有一定的进修培养计划与措施,并且正在落实。(2分) |
一定的进修培养计划,但有待落实,或没有进修培养计划(0~1分) |
提供进修培养计划,具体措施和落实情况。 |
教研 活动 (5分) |
有教学研究专题(内容),并按计划认真付诸实施,有活动小结。(4~5分) |
有一般的教研活动计划,实施不力,缺少小结。(3分) |
无活动计划,教研活动很少开展。(0~2分) |
提供教研活动内容及其实施情况报告。 |
教学 规范 (4分) |
1、严格执行院、系制定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意识强。 2、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了一套常规,并严格执行。(4分) |
1、较严格执行院、系制定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注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有本课程的教学常规。(3分) |
在执行教学常规时存在失误。(0~2分) |
提供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报告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提供资料 |
A级(分值范围) |
B级(分值范围) |
C级(分值范围) |
(二) 教 学 媒 介 (24分) |
*教学 大纲 (8分) |
1、符合高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2、大纲项目完整,目的要求明确,学科体系完整,能反映与该课有关的科研新成果,难点、重点突出; 3、严格执行教学大纲(6~8分) |
1、符合高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2、大纲项目比较完整,目的要求明确,难、重点比较突出; 3、较严格执行大纲。(3~5分) |
1、大纲需要做较大修改; 2、大纲本身尚可,但并未严格执行。(1~2分) |
提供教学大纲资料及使用情况报告(无教育部教学大纲,可提供自编大纲) |
*教材 (6分) |
1、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和教育部推荐教材; 2、符合学生情况,适合教学使用,效果好且比较成熟,使用相对稳定。(5~6分 ) |
1、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2、基本符合学生情况,较适合教学使用,但不够成熟和稳定。(3~4分) |
1、不太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大纲不配套; 2、不太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1~2分) |
1、提供教材资料及使用情况报告; 2、对自编教材,要提供两位(至少有一位是校外的同行专家的评定意见及校外使用者的反映意见)。 |
教学参考资料及教学文件 (5分) |
1、有比较丰富、完整的与本学科有关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教学参考资料(如:主要教学参考书、报刊和其他的教学参考文献及关于教学方法的总结等); 2、有完整的教学进度表、教学总结及论文等各种教学文件。(4~5分) |
1、有一些反映本学科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教学参考资料; 2、有一些如A级第2项所列的教学文件。(2~3分) |
1、有教学参考资料,但不成系统; 2、教学文件不完整。 (0~1分) |
1、提供现有教学参考资料及教学文件清单(品种、数量); 2、现场参观。 |
教学设备和手段 (5分) |
1、配合教学需要,充分采用一些直观性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挂图、模型、幻灯、投影仪、录像机)并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 2、对现有设备利用率高,并发挥创造力自制课件和教具,且使用效果好。 3、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必须上网运行,系统完整,效果好。 (4~5分) |
1、配合教学使用一些直观性教学手段; 2、注意利用现有条件,并发挥创造力,自编一些教学需要的教具。 3、精品课程上网运行。 (2~3分) |
教学需要的手段不齐备,使用很少。 (0~1分) |
1、提供现有设备、仪器、模型等清单及使用情况报告; 2、现场参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提供资料 |
A级(分值范围) |
B级(分值范围) |
C级(分值范围) |
(三) 考 核 (16分) |
题库 (卷库) 建设 (4分) |
1、有容量大、试题质量较高的题库或有足够数量、质量较高的卷库; 2、题库(卷库)便于使用。 (3~4分) |
积累了相当数量和质量较高的试题,正在进行题库(卷库)建设或正在引进题库。 (2分) |
有一些试题或试卷但缺乏系统整理,尚未考虑搞题库(卷库)建设。 (0~1分) |
1、提供有关资料; 2、现场参观。 |
命题与 评分 (6分) |
1、由题库(卷库)命题或由教研室组织命题; 2、有评分标准,并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 (5~6分) |
1、由教研室组织命题; 2、有评分标准,但缺乏控制评分误差的具体措施。 (3~4分) |
1、任课教师自行命题; 2、任课教师自行阅卷。 (0~2分) |
1、提供任课教师、出题人和阅卷人名单; 2、提供试卷及评分标准等材料。 |
试卷 分析 (6分) |
1、经过分析,试题内容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2、成绩分布合理。 (5~6分) |
1、试题内容有一定内容效度,难易适度,但重考核知识,能力考核体现不够; 2、成绩分布基本合理。 (3~4分) |
1、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试卷的信度和效度距离标准指数相差较大; 2、成绩分布不合理。 (0~1分) |
1、提供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统计表; 2、提供试卷质量定性分析总结报告。 |
(四) *教 学 改 革 (12分) |
教改 方案 (5分) |
有切实可行和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改革规划或方案,实施措施落到实处。 (3~4分) |
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计划,并开展了一些实践课活动。 (2分) |
仅有教学改革计划,缺乏实践。 (0~1分) |
提供教改方案及实施情况的报告。 |
教改 效果 (4分) |
1、在教学的某一方面(如课程体系与内容,处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衔接,教法与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考性、教书育人等等),改革效果明显,有阶段性成果报告或其他文字总结材料; 2、教改效果显著,其做法与经验具有推广价值,产生了较好的影响。(5~8分) |
在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有所总结,但改革成果一般。(3~4分) |
缺乏教改实践与总结 (0~2分) |
提供教学实践总结报告及成果报告(现场参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提供资料 |
A级(分值范围) |
B级(分值范围) |
C级(分值范围) |
(五) 教 学 效 果 (25分) |
讲课 质量 (12分) |
1、根据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含学生、教学单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的定量统计结果,综合评分:∑≥85分; 2、根据综合评估的定性意见及院课程建设评审组听课后的评价意见,认为总体水平较好。(8~12分) |
1、75分≤∑∠85分; 2、总体水平一般。 (4~7分) |
1、∑∠75分; 2、在某些方面尚需做较大改进。 (1~3分) |
1、提供综合评估的定量分析结果及∑值; 2、提供综合评估的定性分析材料。 |
课外 指导 (8分) |
1、对学生课外学习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认真检查,效果好; 2、定时、定点坚持课外辅导、答疑、质疑、质疑面较大,效果好; 3、组织课外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效果较好。 (5~8分) |
1、对学生课外学习有明确要求,但无具体指导与检查; 2、定时、定点坚持课外辅导、答疑、偶尔有质疑。 (3~4分) |
1、对学生课外学习无明确要求; 2、很少有课外辅导、答疑、无质疑。 (0~2分) |
1、提供辅导、答疑质疑人次统计及反映效果的总结报告; 2、提供课外活动的内容计划及反映效果的文学总结或成果材料。(现场参观) |
学习 质量 (5分) |
1、在命题科学、试题质量较好、考试组织严谨、评分严格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较好; 2、后继课反映、学生自我感受,认为知识掌握较扎实,能力得到提高 (4~5分) |
1、在命题科学、试题质量较好、考试组织严谨,评分严格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偏低; 2、后继课反映、学生自我感受,认为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一般。(2~3分) |
1、在命题科学、试题质量较好、考试组织严谨,评分严格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偏低; 2、后继课反映、学生自我感受,认为知识掌握方面存在漏洞多,或反映收获不大。(1分) |
1、提供学生考试分析总结(试卷、学生平均成绩); 2、提供学生评估第24项统计结果; 3、提供后继课的反映材料。 |
(六) 特色 指标 (10分) |
特色 指标 (10分) |
根据实际确定 |
提供特色内容及有关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