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高实习支教质量、增强实习支教效果的实施意见
院政字〔2009〕17号
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开展十二年来,紧紧围绕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践行实践教育思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高等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紧密结合、人才培养适应地方基础教育需求、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多赢效果。当前,全院师生员工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院各项工作。在全国师范院校已普遍开始实习支教的新形势下,我院实习支教改革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面进入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高实习支教的质量,增强实习支教效果,全面实现“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的各项既定目标。必须清醒地认识,教学质量是实习支教的生命线,是实习支教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对此,全院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通过全员努力,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改变目前部分实习支教学生尚存在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不足的状况。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学院提出十项进一步提高实习支教质量、增强实习支教效果的实施意见,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加紧实施教师教育全程教学实践方案
实施全程教学实践方案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显著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的必要环节,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师德师能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完成。本学期初,学院下发了“院政字[2009]6号”文件,出台了教师教育全程教学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各系相应制定了本系全程教学实践方案,但还需进一步细化、修订和完善。各系在细化修订的实施方案中,对每一项工作必须明确责任,系领导责任到班,教师责任到所负责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部门要认真组织,积极负责,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动员组织参加实习支教的全部本、专科生,有目的、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教育全程教学实践,坚持四年不断线,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从事教育工作及其它就业岗位所必备的技能训练。系领导和各系教师要将教师教育质量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渗透到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系领导和各系教师要通过定期到实习支教点调查研究,不断调整、充实校内教师教育全程教学实践实施方案。本学期5月初,学院领导将带队深入各系,检查指导全程教学实践方案修订和落实情况。
二、加强学生现代教育理念和技能培养
各系部要充分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强化微格教学、案例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培养,使实习支教学生在进点前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措施和目的要求,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手段,在实习支教期间能自觉有效地使用各类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各系要在实习支教学生进点前,教育检查督促学生把学院配备的小黑板如数带到实习学校,并充分发挥作用。教务处和各系部在每批实习支教学生进点前组织2—3次粉笔字展示和比赛,要求支教学生人人参加。另外,学院计划为教学条件特别困难的实习支教点配备部分简易教具,如三角板、直尺、教学挂图、简易教学模型等,帮助实习支教学生在困难条件下有效完成教学任务。6月10号前,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领导组办公室和教务处要做出采购计划。
三、进一步强化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提高实习支教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务处要科学策划,周密部署,各系部要精心组织,措施到位,进一步贯彻落实“院党字[2006]107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岗前教育培训的各项管理规定,作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要充分利用集中培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不能走过场,杜绝形式主义。岗前培训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各系主要领导要亲自落实,实行责任追究。培训工作完成后,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专家队伍全面验收。对不负责任的领导和教师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罚;培训不合格的学生,留校继续培训,直至培训合格,能胜任实习支教工作为止。
四、强化实习支教交接环节的工作
提前将在校即将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分配到点是做好实习支教交接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期5月中旬前,要将下学期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全部分配到点。从下学期开始,在上批实习支教学生进点后的第二个月的中旬,校内有关部门和各系要将下批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全部提前分配到点,以便在校内准备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校外实习支教学生点对点通过网络、短信、电话、写信等方式提前进入交接程序,帮助即将参加实习支教学生获得更多有关当地学校、班级、学生以及所任课程的信息,学生在进点前就提前备课,提前模拟进入角色,做好实习支教的思想和教学管理等各项准备。
五、强化基础教育课改形势教育
院、系两级要定期邀请地方教育管理者、教育名家和教学名师来校举办各类报告会,强化对基础教育课改的形势、理念和方法手段教育。从本学期开始,学院每学期组织2—3次基础教育新理念及课改形势报告会,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从基础教育一线向学院提供报告人人选,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报告会工作。同时,各系也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具体需要,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学名师和优秀实习支教学生,举办主要面向本系学生的基础教育新理念、课改形势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报告会。
六、强化基础教育案例研究
全院师生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院政字[2008]50号”、“院政字[2008]70”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各系部和带队队长要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案例研究,认真反思、总结、研讨亲身经历的基础教育案例,对基础教育一线的学校管理、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手段及课改实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学生处、团委要按照全程教学实践方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返校实习支教优秀学生为下一批即将参加实习支教学生进行公开课和示范课。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领导组办公室要在本学期末完成第一批基础教育案例汇编任务。同时,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项目实施方案》(院政字[2008]47号),各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要加紧实施“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项目的10个子项目和《实施方案》中的7项工作任务。教务处要督促有关系部按计划开设“基础教育案例研究课程”,本学期组织对项目实施和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
七、强化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指导
在选派指导教师时,要严格把关,合理配备优秀干部和优秀教师,进一步充实和调整指导教师队伍。要加大专任教师、特别是教法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的比例,使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和教法课教师占到全部指导教师队伍的60%以上。要保证派出的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指导教师每到一个实习支教点须安排听课,特别是在实习支教学生进点初期一个月之内,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指导教师对所负责的每个学生至少听课1-2次,真正起到督促检查、并及时进行教学指导的作用。带队队长要协调当地学校,为每一个实习支教学生确定一名当地学校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院指导教师和当地兼职指导教师两种资源的教育、指导和管理作用。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领导组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本学期为各县新开辟的实习支教点聘任当地兼职指导教师,进一步充实扩大实习学校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发挥他们在教学指导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体地位。各系部领导和专业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实习支教一线和中小学课堂,像关注校内课堂教学质量一样关注实习支教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鼓励支持;要带着课题下去,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挖掘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校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方案,解决影响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质量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实习支教为广阔平台,有效改变教学研究课题远离实际、空洞无物的状况。
八、建立实习支教手册制度
从下学期开始,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领导组办公室要为实习支教学生制作实习支教手册,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使实习支教学生对整个实习支教工作有据可依,进行全过程记录,实习支教结束后有据可查。学生实习支教结束后,实习手册统一上交学院存档和展示。
九、增加基础教育校本培训
各带队队长要及早与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支教学校充分协商,从下学期开始,在最大可能范围内安排实习支教学生提前3—5天到达实习支教学校,接受基础教育校本培训,尽快熟悉校情学情,进入教师角色,进行教学准备,为岗位实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十、适当控制实习支教学生授课时数
保证教学质量是我院大规模实习支教的根本宗旨和永恒目标。各带队队长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支教学校校长充分协商,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将实习支教学生每周的授课时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出现授课时数无限膨胀、实习支教学生整天忙于应付上课的局面,保证实习支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听课、制作教具、开展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实施意见由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领导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OO九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