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系部教学工作评估方案
院政字〔2006〕24号
一、评估目的
系、部是组织各项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系部教学工作状况直接反映着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系部教学工作评估是为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运行。同时,通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系部教学工作现状,推动系部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学院加强教学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内容与要求
对系部进行教学工作评估,主要是对各系部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定性、定量的评估分析。评估工作必须始终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调动各系部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制定评估方案的原则
本评估方案主要根据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制定,力求使本方案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涵盖学院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体现国家对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又能反映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本方案采用百分制评分办法,尽可能把评估指标量化,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便于操作和横向比较。为了体现评估工作“重在改革,重在建设”的精神,本方案力求体现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四、评估工作程序
1、各系部自我评估
各系部评估组先进行准备工作,按照系部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要求准备好材料。同时对照指标要求进行自评工作。工作结束后,将有关材料上报教务处。
2、学院评审
(1)学院成立评估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督导室、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
(2)学院评估专家组对各系部上报材料进行审阅。
(3)各系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教学工作按指标要求逐一向专家组汇报。
(4)专家组根据自评材料,汇报情况并进行实地检查,得出评定结果并在全院公布。
五、系部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指标内涵及标准
|
满分值
|
评价等级
|
评价方法
|
A 级标准
|
C 级标准
|
A
|
B
|
C
|
D
|
教
学
建
设
|
专业
建设
|
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注重专业面的拓宽。专业的办学条件符合培养学生的要求。专业规模效益好,对学院整体效益有很大贡献。
|
有专业建设规划,注重专业面的拓宽。专业条件基本符合培养学生的要求。
|
5
|
|
|
|
|
查阅资料
|
专业教学计划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合理,执行严格。
|
专业教学计划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有较大异动。
|
5
|
|
|
|
|
课程
建设
|
课程设置合理;既具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教学内容及安排合理;总学时、周学时安排科学。
|
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教学内容及安排较为合理。
|
4
|
|
|
|
|
查阅有关资料
|
有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且效果好。主要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中,院级合格课程的比例≥90%,院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比例≥10%。
|
有课程建设规划,效果一般。主要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中,院级合格课程的比例≥70%,院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比例≥5%。
|
5
|
|
|
|
|
师资
队伍
|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35%,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40%。
|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基本合理,有发展趋势。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30%,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30%。
|
5
|
|
|
|
|
查阅有关资料与
教师座谈
|
有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及青年教师(≤40岁)培养计划,且执行效果好。
|
有教师培训计划及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执行效果一般。
|
4
|
|
|
|
|
实践教学建设(文)
|
实践教学建设有规划,有具体安排,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
实践教学建设有规划,有安排,效果一般。
|
4
|
|
|
|
|
|
实践教学建设(理)
|
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日常管理规范,仪器、设备完好率高,按教学大纲要求,各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
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日常管理基本规范,按教学大纲要求,各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80%。
|
4
|
|
|
|
|
查阅记录
|
实习基地建设
|
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条件好,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实习效果好。
|
有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实习效果一般。
|
4
|
|
|
|
|
召开座谈会
|
教
学
管
理
|
管理
队伍
|
系部领导重视教学工作;有开创性改革措施;管理人员素质好;管理水平高,效果突出。
|
系部领导较为重视教学工作;有改革措施;管理人员及管理水平一般。
|
4
|
|
|
|
|
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
|
管理人员熟悉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中能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高。
|
管理人员了解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适应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需要,能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
|
4
|
|
|
|
|
教学管理文件保存完整,教学管理制度能严格执行,教学档案完整有序,教学管理文件及通知及时传达,按时上报有关材料。
|
教学管理文件不完整,教学管理制度基本能执行,教学档案不完整。教学管理文件及通知能及时传达,能按时上报有关材料。
|
4
|
|
|
|
|
教学计划管理
|
各专业有完备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此计划执行。
|
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完善,不能严格执行授课计划。
|
4
|
|
|
|
|
查阅教学文件与
相关记录
|
教学过程管理
|
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坚持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内教师调课次数在10次以下,无教学事故。
|
能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一般,学期内教师调课次数在15次以下,无重大教学事故。
|
4
|
|
|
|
|
考试
管理
|
严格执行学院有关考试管理规定,管理严格,处理及时。监考教师准时到位,认真负责。
|
考试管理中有个别问题,处理不及时。监考教师有迟到、早退现象,个别教师有失职行为。
|
4
|
|
|
|
|
查阅相关记录
调查了解
|
按时组织阅卷,评分公正、合理,成绩呈正态分布,试卷分析齐全。
|
能按时阅卷,评分公正、合理,成绩分布不太合理,试卷分析占试卷总数的比例≥80%。
|
4
|
|
|
|
|
教
学
质
量
|
教师授课水平
|
专家及同行听课对2/3以上的课程评价优秀。
|
专家及同行听课对1/2以上的课程评价优秀。
|
5
|
|
|
|
|
查阅资料召开学生座谈会
|
毕业班学生对全系所开课程的满意度≥80%。
|
毕业班学生对全系所开课程的满意度≥60%。
|
5
|
|
|
|
|
学生水平测试
|
毕业班英语综合能力测试通过率≥80%。
|
毕业班英语综合能力测试通过率≥70%。
|
5
|
|
|
|
|
查阅相关记录
|
毕业班考研达线率≥25%。
|
毕业班考研达线率≥10%。
|
5
|
|
|
|
|
学生综合能力测试
|
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结构符合培养目标,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水平高,部分优秀生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
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结构符合培养目标,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基本合格。
|
4
|
|
|
|
|
召开学生座谈会
|
学生参加院级以上(含院级)的各种竞赛中,各项获奖数≥5。
|
学生参加院级以上(含院级)的各种竞赛中,各项获奖数≥2。
|
4
|
|
|
|
|
查阅记录
|
教
学
改
革
|
教改规划与
课题
|
有从系部实际出发的总体改革规划及重点改革项目,转变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有重大进展,成效显著。有多项院级以上教改立项项目,有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
总体改革规划、教改工作有进展、有成效。有院级以上教改立项项目,有获院级优秀成果奖。
|
4
|
|
|
|
|
查阅相关资料
|
教学研究论文
|
本学年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教学改革或教学管理研究论文5篇以上。
|
本学年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教学改革或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
|
4
|
|
|
|
|
说明:
1、指标内涵及标准中给出A、C两等,低于C级的为D级,A、C之间为B级。
2、评分时,按照评价项目的等级标准,给出评价等级。
3、根据该项的满分值,确定该项的得分。各等级分值换算标准为:A=满分值×100%;B=满分值×80%;C=满分值×60%;D=满分值×50%;
4、评委可以自行确定每项分值,但不能超越该项的满分值